一、种质资源数据库介绍
种质资源数据库是指运用种子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及种质离体保存等方法来保存以种质为主体的种质资源及其近缘野生植物的设备。具备智能控制功能,低温低湿环境,其保存的材料可随时提供给科研、教学及育种单位研究利用及其国际交换。种质资源保存库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是长期贮存作物种质的仓库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强的发芽力,对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为生物学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二、种质资源数据库的作用
1、保存遗传基因:种质资源库能够保存大量的遗传基因,这些基因对于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有助于防止物种灭绝,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
3、促进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数据库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有助于培育出抗病虫害、抗旱抗涝的优质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推动农业的发展:种质资源数据库通过保存和利用种质资源,推动农作物的品种审定、良种推广使用、良种化进程等,提高种子供给能力,强化种子生产在农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5、推动科学研究:种质资源数据库为生物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种质资源数据库为育种提供什么
1、遗传特性的长期保存:种质资源数据库利用先进的种子保存技术,如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等,确保每一颗种子都承载着丰富的遗传基因,等待被发掘和利用。这种长期保存使得遗传特性和发芽力得以长久保持,为未来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资源共享与利用:通过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可以实现种质资源的共享利用。国家级库(圃)每年分发资源都在10万份次以上,服务各类育种创新主体超过1500个,展示具有利用潜力优异资源1.2万份左右,为支撑我国科研育种、重大种业成果产出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
3、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推动了农林业的发展,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保护。通过保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可以培育出更加抗病虫害、抗旱抗涝的优质品种,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四、种质资源数据库分类
类型 | 温度(℃) | 相对湿度(%) | 保存年限 | 备注 |
长期库 | -18~-15 | ≤40 | 50年以上 | 保存以种质资源为基础收集品,并保持原始种质样品的遗传完整性。 |
中期库 | -4~4 | ≤40 | 10年以上 | 用于提供种质分发、研究及评价鉴定,以及种质信息的汇编。 |
短期库 | 0~4/4~12 | ≤60 | 3~5年 | 用于短期或临时保存待鉴定评价的新收集种质资源,也可保存作物改良的种质材料。 |
试管苗保存库 | 4~35 | 40~80 | 6个月以上 | 用于保存通过植物组培技术培养的试管苗或培养物。 |
自动化中期库 | -4~4 | ≤40 | 10年以上 | 基础功能同中期库,增设2D/3D视觉自动检测、判断,完成种质资源的自动化存取。 |
自动化短期库 | 0~4/4~12 | ≤60 | 3~5年 | 基础功能同短期库,增设2D/3D视觉自动检测、判断,完成种质资源的自动化存取。 |
复份库长期库 | -18~-15 | ≤40 | 50年以上 | 用于长期库种质资源的复份储存。 |
临时库 | 8~12 | ≤60 | - | 临时保存新收集的种质资源。 |
双十五干燥间 | 15±1 | 15±5 | - | 降低种子入库含水量,延长种质保存时限。 |
干燥包装间 | 20~25 | ≤30 | - | 种子包装,前处理。 |
联系人:王经理
手 机:18058731106
邮 箱:
公 司:杭州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地 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